当前位置:首页 > 侵权责任 > 发现被集资诈骗怎么办 网上的钱被诈骗了怎么办?

发现被集资诈骗怎么办 网上的钱被诈骗了怎么办?

法律咨询网2023-06-29 19:11:21侵权责任1058
发现被集资诈骗怎么办 网上的钱被诈骗了怎么办?

一、发现被集资诈骗怎么办

1、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2、遭遇非法集资诈骗,建议报警;

3、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通常的办法是及时的相关机关立案,并且提供尽可能多的证据来协助公安机关进行侦破。我们在生活中要懂得辨别非法集资和正常的集资。要谨慎投资,保证自己经济财产不受太大的损失。

引用法规
[1]《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2]《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七十六条

二、被集资诈骗的人怎么办

(一)是在刑事判决书中直接判决赔偿
  《刑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二)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已将对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限定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三)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退赔。被追缴、退赔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三十六条
[1]《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七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 第五条

三、网上的钱被诈骗了怎么办?

被网上诈骗了先报警,最好试一下能否取得一些录音资料,或找寻一些证人证明犯罪分子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的承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如您情况比较复杂,听律网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你询听律网网专业律师。

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四、老板涉嫌非法集资,非法集资代办员怎么办

1、在想非法集资代办员怎么办前建议你还是先了解相关法律条文。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一司法解释出台的有关情况。

2、近几年来,非法集资活动猖獗,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大案要案频发,涉案地域广,涉及行业多,参与集资群众众多,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非法集资已经演变成为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

3、此次公布的《解释》分九条。其中,第1条明确了非法集资的界定标准和特征要件;第2条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具体行为方式;第3条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第4条明确了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要件的具体认定标准;第5条明确了集资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第6条明确了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的具体行为方式;第7条明确了非法擅自募集基金行为的定性处理意见;第8条明确了非法集资活动当中虚假广告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罚标准。

引用法规
[1]《解释》 第1条
[2]《解释》 第2条
[3]《解释》 第3条
[4]《解释》 第4条
[5]《解释》 第5条
[6]《解释》 第6条
[7]《解释》 第7条
[8]《解释》 第8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免费法律咨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tinglv.net/article/1264.html

分享给朋友:

“发现被集资诈骗怎么办 网上的钱被诈骗了怎么办?” 的相关文章

有关丢失枪支不报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

有关丢失枪支不报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

一、有关丢失枪支不报案件的司法解释要怎么样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公通字[2008]36号)第六条 [丢失枪支不报案(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丢失的枪支被他人使用造成人员轻伤以上伤亡事故的;(二)丢失的枪支被他人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三)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案公安立案追诉标准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案公安立案追诉标准

一、有关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案公安立案追诉标准是怎样规定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是指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放纵制售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2.放纵依法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3.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事量刑标准是多少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事量刑标准是多少

一、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事量刑标准是多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

刑事案件批捕审判流程 刑事案件到检察院批捕科了,检察院批捕科几个工作日下批捕单

刑事案件批捕审判流程 刑事案件到检察院批捕科了,检察院批捕科几个工作日下批捕单

一、刑事案件批捕审判流程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离婚房产证怎么分割”的解答如下第39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41条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

我国故意杀人案的公安立案追诉标准是什么?

我国故意杀人案的公安立案追诉标准是什么?

一、我国故意杀人案的公安立案追诉标准是怎样规定 行为人涉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公安机关即可立案侦查。二、有关故意杀人罪的公安立案追诉标准是多少 行为人涉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公安机关即可立案侦查。三、关于故意杀人案的公安立案追诉标准是多少 行为人涉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公安机关即可立案侦查。四、我国故意杀人案的公安立案追诉标准是多少 行为人涉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公安机关即可立案侦...

刑法中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犯罪的刑事量刑标准是多少

刑法中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犯罪的刑事量刑标准是多少

一、刑法中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犯罪的刑事量刑标准是多少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据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刑法中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规定刑事量刑标准是多少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要规定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要规定

一、关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相关司法解释具体有哪些主要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第三百九十八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引用法规[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第三百九十八条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怎么判刑,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判定标准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怎么判刑,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判定标准

一、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挪用公款罪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其中包含三个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