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侵权责任 > 最高法关于放火案件的司法解释有哪些重要规定?

最高法关于放火案件的司法解释有哪些重要规定?

法律咨询网2023-06-29 18:59:12侵权责任711
最高法关于放火案件的司法解释有哪些重要规定?

一、最高法放火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重要规定是什么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
第十二条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定罪处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节录)第七条对符合减刑条件的职务犯罪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罪犯,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罪犯,恐怖活动犯罪罪犯,毒品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及毒品再犯,累犯,确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罪犯,被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执行二年以上方可减刑,减刑幅度应当比照本规定第六条从严掌握,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两次减刑之间应当间隔一年以上。对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前款罪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数罪并罚且其中两罪以上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二年以上方可减刑,减刑幅度应当比照本规定第六条从严掌握,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两次减刑之间应当间隔一年六个月以上。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不受上述减刑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限制。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节录)第一条根据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节录)第十八条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 因前款情形和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被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后,也不得假释。

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一十四条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一十五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 第七条对符合减刑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 第六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 第六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根据刑法第五十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八条

二、最高法放火案件司法解释具体是什么重要规定

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三、最高法放火案件的司法解释重要规定

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四、最高法放火案件相关司法解释重要规定有哪些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
第十二条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定罪处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节录)第七条对符合减刑条件的职务犯罪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罪犯,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罪犯,恐怖活动犯罪罪犯,毒品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及毒品再犯,累犯,确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罪犯,被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执行二年以上方可减刑,减刑幅度应当比照本规定第六条从严掌握,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两次减刑之间应当间隔一年以上。对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前款罪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数罪并罚且其中两罪以上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二年以上方可减刑,减刑幅度应当比照本规定第六条从严掌握,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两次减刑之间应当间隔一年六个月以上。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不受上述减刑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限制。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节录)第一条根据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节录)第十八条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 因前款情形和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被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后,也不得假释。

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一十四条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一十五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 第七条对符合减刑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 第六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 第六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根据刑法第五十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八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免费法律咨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tinglv.net/article/1212.html

分享给朋友:

“最高法关于放火案件的司法解释有哪些重要规定?” 的相关文章

最高检故意杀人案件解释重要

最高检故意杀人案件解释重要

一、最高检故意杀人案件的解释具体是什么重要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1999.10.27法[1999]217号)(一)关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要准确把握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的标准。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

行贿2000元会坐牢吗 行贿20000元会坐牢吗

行贿2000元会坐牢吗 行贿20000元会坐牢吗

一、行贿2000元会坐牢吗 不会的,没有达到受贿罪的刑事立案标准数额,不构成犯罪。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引...

关于包庇毒品犯罪分子案的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关于包庇毒品犯罪分子案的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一、关于包庇毒品犯罪分子案的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 若存在以下行为,则符合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立案标准1、作虚假证明,帮助掩盖罪行的;2、帮助隐藏、转移或者毁灭证据的;3、帮助取得虚假身份或者身份证件的;4、以其他方式包庇犯罪分子的。二、我国规定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犯罪的公安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 若存在以下行为,则符合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立案标准1、作虚假证明,帮助掩盖罪行的;2、帮助隐藏、转移或者毁灭证据的;...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一、哪些条件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1、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2、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罪。3、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秩序,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

我国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公安追诉标准是怎么样规定的

我国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公安追诉标准是怎么样规定的

一、我国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公安追诉标准是怎么样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五条之一、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对相关责任...

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定罪标准

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定罪标准

一、刑法中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法定量刑标准是多少 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二、规定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法定量刑标准是多少 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两高对变造货币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重要

两高对变造货币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重要

一、两高变造货币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重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9.8 法释[2000]26号)第七条 本解释所称“货币”是指可在国内市场流通或者兑换的人民币和境外货币。货币面额应当以人民币计算,其他币种以案发时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5二十、变造货币案(刑法...

瞒报安全生产事故会判刑吗?法规方面是否规定?

瞒报安全生产事故会判刑吗?法规方面是否规定?

一、如果瞒报安全生产事故会判刑吗,有没有法律规定 律师解答行为人若有瞒报安全生产事故,构成犯罪的行为,是会被人民法院判刑处罚的。我国《刑法》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